地主

词语解释
地主[ dì zhǔ ]
⒈ 拥有或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并靠地租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地主阶级的成员。
英landlord; landowner;
⒉ 指住在本地的人。
例尽地主之谊。
英host;
⒊ 土地的所有者或主人。
例地亩有限而且还是荒地的地主。
英lord;
引证解释
⒈ 当地的主人。对来往客人而言。参见“地主之谊”。
引唐 郎士元 《春宴王补阙城东别业》诗:“山下古松当綺席,簷前片雨滴春苔,地主同声復同合,留欢不畏夕阳催。”
明 李贽 《与焦从吾》:“且当处穷之日,未必能为地主,是以未敢决来。”
⒉ 神名。
引《国语·越语下》:“皇天后土,四乡地主正之。”
韦昭 注:“乡,方也。天神地祇,四方神主,当征讨之。”
《史记·封禅书》:“八神……二曰地主,祠 泰山 梁父。”
《汉书·郊祀志上》:“天子至 梁父,礼祠地主。”
⒊ 田地的主人。
引《元典章·刑部十八·宿藏》:“王拜驴 等於 贺二 地内掘得埋藏之物,於所得物内,一半没官,一半付告人;於地内得者,依上令,得物之人与地主停分。”
⒋ 占有土地,靠剥削农民为生的人或阶级。
引毛泽东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的劳动,而靠剥削农民为生的,叫做地主。地主剥削的方式,主要的是收取地租。”
茅盾 《林家铺子》二:“一个多月前乡下人收获的晚稻也早已被地主们和高利贷的债主们如数逼光。”
国语辞典
地主[ dì zhǔ ]
⒈ 住在本地的人。
引《左传·哀公十二年》:「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饩,以相辞也。」
例如:「尽地主之谊」。
⒉ 以土地租与他人耕作或使用的土地所有权人。
例如:「你别小看了老王,他可是本地的大地主,附近的地几乎全是他的。」
近田主
反佃农
英语landlord, landowner, host
法语propriétaire foncier, hôte
分字解释
※ "地主"的意思解释、地主是什么意思由查汉字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一场家宴既不奢华也不寒酸,周至同极尽地主之谊,但是自始至终蓝熙书不曾透露一星半点自己行踪目的,一句王命在身让周至同更加毕恭毕敬奉如神明。
2.在另一方面,他是个智巧聪慧的人,很好的作家,人民的好省长,不过他有时不注意不在他的管辖范围内地主的意见。
3.这种思想不可能不是对于不劳而获的地主阶级剥削制度的一种抗议和否定,这是在陶渊明以前文人诗歌的传统上没有出现过的光辉思想,比之单纯同情人民的思想在现实主义诗歌传统上的出现,就思想质量上说,是一次更深刻的跃进。
4.《白毛女》中的地主黄世仁,欺人太甚,把善良忠厚的杨白劳逼得走投无路,最后只得服毒身亡。
5.尽管我们人数不多,但对付地主武装还是能够所向披靡的。
6.听说农民起来造反了,乡下的地主和城里的绅士都吓得惶惶不可终日。
7.想当年,邸连奎家祖祖辈辈给地主扛长活、打短工,上无片瓦,下无垄地,一年四季填不饱肚皮。
8.每次翻开书,看到这些故事的时候,我就仿佛身临其境。看到穷人被地主欺负时,我就情不自禁地痛骂那些地主。看到穷人有盼头时,我就高兴地大声欢呼。
9.一说他在湖北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一说李自成归隐到湖南石门县夹山寺当了和尚,宝藏也埋在张家界天门山中。
10.生活的担子,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一个接着一个地失去亲人,使她心如刀绞;地主的污辱,使她有怨无处申,有苦无处诉,实在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她心一横,萌了短见。
相关词语
- zōng zhǔ yé宗主爷
- zhǔ xiàn主线
- bāo yī dì胞衣地
- zhǔ yīn主音
- zhǔ liú主流
- mài zhǔ卖主
- dì mǔ地亩
- dì chǎn地产
- zì zhǔ自主
- zhuàng zhǔ幢主
- cǎo dì草地
- zhǔ dòng主动
- mén zhǔ门主
- méng zhǔ盟主
- jiā zhǔ mǔ家主母
- zhǔ lì主力
- zhǔ bàn主办
- huáng tǔ dì黄土地
- dì qū地区
- shén zhǔ神主
- gōng zhǔ宫主
- zhǔ dòng lì主动力
- jí tǐ zhǔ yì集体主义
- gù zhǔ雇主
- guān liáo zhǔ yì官僚主义
- shàn dā dā dì讪答答地
- zhǔ quán主权
- rù zhǔ入主
- zōng zhǔ quán宗主权
- zhài zhǔ债主
- ā zhǔ阿主
- zhǔ chuàng主创